只为吻你而低头

【影评】虚实交错(《Blow-up》)

2018.9.30
瞎鸡巴转发到子博客去了……
明明的春光乍泄灵感来自这儿啊,我哭死……主题的话,“你以目光感受”,非常贴切了

——————
想看这部电影是昨天在看张志扬的杂文(他写的非常好!搞哲学的人就是不一样),第一篇主题是“视觉”,里面举了这个电影的例子。我就偷了这个切入点,谈谈我的想法。

 

这部电影的完成度至少从叙事的线上,是不完整的。扮演情人最后早早领了便当的演员提到,因为剧组内的矛盾,电影根本没有拍完:“妻子与情人约会,而丈夫杀了情人”,这一整段故事都没有拍摄。然而从“视觉”这一个概念的表现来看,他又是完整的。

 

影片线索,我以为主要的是对真实世界信仰的崩塌。

 

第一次崩塌是故事中,摄影师对朋友说,他拍了张静谧的照片。而事实上,在无数次放大照片以后,他发现了一把枪,这非但与静谧无关,甚至是惊悚而恐怖的。他的眼睛和感觉欺骗了他,而相机忠实记录下这一切。带有判断性的视觉本是属于人类的,它与感观联结,是理性的一环,也是智慧的一环,视觉能欺骗人,那么理性呢?

 

第二次是寻找尸体,他去了两次,而尸体消失了,回来的时候,他洗了一整墙的照片也消失了,唯有一张放大无数倍的照片掉进夹缝而幸存,却被“朋友”称之为,像“比尔的画”——比尔是电影中非常意识流的画家。(我以为在这里摄影家的猜测错了,躺在地上的尸体在照片拍摄的时候是活着的,与女人在拥抱)。活在人心里的现实不可信,那么还有什么途径能证明他存在过?从经验主义发展为怀疑论几乎是不可避免的,既然所见为虚妄,那么“真”是否真的存在?

 

第三次是结尾的时候,一些化着荒诞且浓厚如假面的妆的嬉皮士,在球场上一本正经的打着不存在的球,而旁观者认真观看着比赛。摄影师他捡起了不存在的球,扔出了不存在的球。他终于屈服了。

 

还有些零碎的细节,谈及上文所说的那位“朋友”时,摄影师称她为“妻子”,又说“其实不是妻子”,说他们有几个孩子,又说不,一个都没有,这位“朋友”再出场的时候,与画家正颠鸾倒凤。事实如何不重要,真真假假虚虚实实,身在故事中的人物,身在故事外的我们,有谁分得清呢?

 

导演还表现了1960s的伦敦,不知狂欢什么的嬉皮士与呼吁和平的游行人群,夜晚为粗俗而暴躁的乐手狂欢的人群,咖啡馆里搔首弄姿的女侍者,还有为求拍照而再三上门的愚蠢女孩。这个繁华而放纵欲望的荒诞都市是真实的。

 

虽然不是很懂,但很认真关注了一下构图和色彩,有几个镜头印象深刻。有一个是草地上的两棵树的底端在竖直方向上占据了两个三等分点,他们所在的线几乎将画面裁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。摄影师穿着蓝色衬衫,黑色西装外套,白色西装裤,在两棵树间快速移动。美是不言自明的。

 

我揣摩了一下“blow-up”的意味,暂时没什么想法……

 

另外!洗照片的过程真神奇啊!

评论 ( 1 )

©  | Powered by LOFTER